第398章 伊宁城
杨革勇是去年冬天进的这个小城,在草原上流浪了几个月。他仿佛变成了一个哈萨克人。长得本来就像,加上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,有时候他都搞不清自己的民族了。
小城很温馨,区别于北疆其他城市,这里很干净,也很漂亮。其实真正让他留下来的原因是霍城那无边无际的薰衣草。他在伊宁,霍城,霍尔果斯来回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,还是决定进了伊宁。
进入城市是因为北疆比较寒冷,而杨革勇现在最主要的需要就是谋生。夏天可以在草原上,在毡房之间游荡,可是冬天这些都没有了,总不能待在某一个村子里要饭吧?
杨革勇没有住招待所,而是找了一个哈萨克族的小院子住下。他没有去兵团那边,尽管他是兵团人,因为那边户口查的比较严,他一个没有身份的人。好歹那个时代还没有身份证,到哪都是凭一张介绍信。这种事情是难不住他的。
开始,他在一家河南人开的小面馆里面打工。开面馆的也是两个年轻人,来这里投靠亲戚的,小伙子正好有手艺,就开了这个小店。
因为生意不错,两口子有些忙不过来。正好杨革勇来找工作,就雇佣了他。那时候的面馆可没有和面机,每天几袋面全靠杨革勇用手揉出来。好歹他也不缺这点力气,基本店里的力气活他都干了。
工资是每天一块钱,也就是一个月三十。他租的房子一个月是五块钱,这样剩下的二十五够他生活了,只要上班,吃饭是不用花钱的。面馆管饭。
只是流浪这么久,他出门又没带衣服。冬天的衣服被褥都该安排了。其实叶雨泽给他那一千块钱他还还基本没动,草原上花不着钱,也没地方花。
面馆开在毛纺厂大门口,这是伊宁最大的国营企业之一了,每天来吃饭的大部分都是毛纺厂的人。每天面和好后杨革勇就会出来帮着老板娘收拾桌子。时间久了,和毛纺厂许多职工也熟悉了起来。
毛纺厂女工多,各个民族的都有。杨革勇这长相在北疆也算个帅哥级别的,偏生性格又比较内向。女人扎堆时候胆子也大,很多女工一来这里,也经常会调戏他。搞得杨革勇一看外面女人多了就不肯出来了。
这几个月的流浪已经让他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了。尽管可是是自己的错,但是他毕竟几千公里赶回来了。可是她竟然连两个多月都没有等,虽然伤心是难免的,但是愧疚之情便减轻了许多。
他之所以不肯回团里,也不愿意去找叶雨泽。并不是再逃避什么?而是他迷茫了,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?
本来他是想去找魏叔的,跟着他放羊,巡边。那种日子他觉得很充实。但是老两口现在都没有工资了,还得养三个孩子,自己去了就是他们的负担。
就这样漫无目的游荡到这里,暂且把这个冬天熬过去再说吧。或许在这里待一阵就能想明白自己该干啥了?这里没有人左右和安排自己,做出的决定应该是最出于本心的了。
伊宁毛纺厂是个不大不小的厂子,里面的工人大概五百人左右,厂里女工有有维吾尔族、汉族、哈萨克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、锡伯族、乌兹别克族、俄罗斯族等。
厂长是汉族人,叫洪学思。是个复转干部,今年四十多岁,河南人。是面馆老板娘的姑父,厂里人大多爱在这里吃饭,也跟厂长有关系。
他有个女儿叫洪柳,不算太漂亮,但是个子高高的,身材非常好,今年十九岁了。经常来面馆找表姐玩。跟杨革勇混的也非常熟,每次来看见杨革勇不在外面,就去后厨跟杨革勇说话。
杨革勇到是不烦她,因为这个丫头做事非常有分寸。也从不调戏他,而且一来就会帮他干活。
这一天,洪柳正在帮杨革勇刷碗,就听到外面一阵喧哗声。洪柳抬头往外面一看赶紧吐吐舌头,把身子往墙边靠了靠,原来是她父亲正在外面发脾气。
“你们三个电工,厂里这电哪有一天不停的?动不动就烧电机,你们知不知道这电机有多难买?这点事都弄不好,你说厂里养着你们三个干嘛?”
这时候电工里面的那个头不服气道:“烧电机又不是我们电工的责任,这事别说我们。”
听着外面的话,杨革勇好奇的问了一句?“你们厂里没有配电盘和漏电保护器吗?”
洪柳摇摇头:“什么叫漏电保护器?我们厂里都是那种大刀闸。因为爱烧保险丝,这几个电工干脆用铝丝代替保险丝接上了。”
杨革勇听的满头黑线,赶紧提醒道:“不能那么干,保险丝就是保护电机的,该多粗就得用多粗的,换了就容易烧电机了。”
杨革勇的话刚说完,洪柳一个箭步就冲了出去,朝着那三个家伙嚷嚷道:“你们还犟嘴,要不是你们把保险丝换成铝丝,那电机就烧不了!”
为首那个电工是个俄罗斯族,身高体壮,个子都接近两米了。两只手大的象蒲扇。
他不屑的看了一眼洪柳,挥挥手:“哪凉快哪待着去。一个丫头子你懂撒?谁告诉你刀闸跟电机有关系了?”
洪柳不服气的一指后厨:“杨革勇说的,电流一超负荷,保险丝不熔,断强电流就会烧电机线圈。”
“他一个只会刷碗的娃娃子,懂什么电?你问他断奶没有,就敢在这里指手画脚?”
“瓦西里,不许你侮辱人!”洪柳被气的小脸通红,大声呵斥着瓦西里。
瓦西里朝后厨喊道:“那个刷碗的娃娃,出来,你妈妈喊你回家吃奶呢!”这个瓦西里显然上班喝酒了,此刻说出的话侮辱性极强。
杨革勇哪里还能忍下去?几个箭步就窜出了厨房,指着瓦西里骂道:“你那嘴是用来吃饭的还是用来排泄的?若是不会说人话就让你妈给你回回炉!”
洪柳这时候吓呆了她没想到自己就这么几句话,就把事情闹成这样了。
小城很温馨,区别于北疆其他城市,这里很干净,也很漂亮。其实真正让他留下来的原因是霍城那无边无际的薰衣草。他在伊宁,霍城,霍尔果斯来回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,还是决定进了伊宁。
进入城市是因为北疆比较寒冷,而杨革勇现在最主要的需要就是谋生。夏天可以在草原上,在毡房之间游荡,可是冬天这些都没有了,总不能待在某一个村子里要饭吧?
杨革勇没有住招待所,而是找了一个哈萨克族的小院子住下。他没有去兵团那边,尽管他是兵团人,因为那边户口查的比较严,他一个没有身份的人。好歹那个时代还没有身份证,到哪都是凭一张介绍信。这种事情是难不住他的。
开始,他在一家河南人开的小面馆里面打工。开面馆的也是两个年轻人,来这里投靠亲戚的,小伙子正好有手艺,就开了这个小店。
因为生意不错,两口子有些忙不过来。正好杨革勇来找工作,就雇佣了他。那时候的面馆可没有和面机,每天几袋面全靠杨革勇用手揉出来。好歹他也不缺这点力气,基本店里的力气活他都干了。
工资是每天一块钱,也就是一个月三十。他租的房子一个月是五块钱,这样剩下的二十五够他生活了,只要上班,吃饭是不用花钱的。面馆管饭。
只是流浪这么久,他出门又没带衣服。冬天的衣服被褥都该安排了。其实叶雨泽给他那一千块钱他还还基本没动,草原上花不着钱,也没地方花。
面馆开在毛纺厂大门口,这是伊宁最大的国营企业之一了,每天来吃饭的大部分都是毛纺厂的人。每天面和好后杨革勇就会出来帮着老板娘收拾桌子。时间久了,和毛纺厂许多职工也熟悉了起来。
毛纺厂女工多,各个民族的都有。杨革勇这长相在北疆也算个帅哥级别的,偏生性格又比较内向。女人扎堆时候胆子也大,很多女工一来这里,也经常会调戏他。搞得杨革勇一看外面女人多了就不肯出来了。
这几个月的流浪已经让他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了。尽管可是是自己的错,但是他毕竟几千公里赶回来了。可是她竟然连两个多月都没有等,虽然伤心是难免的,但是愧疚之情便减轻了许多。
他之所以不肯回团里,也不愿意去找叶雨泽。并不是再逃避什么?而是他迷茫了,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?
本来他是想去找魏叔的,跟着他放羊,巡边。那种日子他觉得很充实。但是老两口现在都没有工资了,还得养三个孩子,自己去了就是他们的负担。
就这样漫无目的游荡到这里,暂且把这个冬天熬过去再说吧。或许在这里待一阵就能想明白自己该干啥了?这里没有人左右和安排自己,做出的决定应该是最出于本心的了。
伊宁毛纺厂是个不大不小的厂子,里面的工人大概五百人左右,厂里女工有有维吾尔族、汉族、哈萨克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、锡伯族、乌兹别克族、俄罗斯族等。
厂长是汉族人,叫洪学思。是个复转干部,今年四十多岁,河南人。是面馆老板娘的姑父,厂里人大多爱在这里吃饭,也跟厂长有关系。
他有个女儿叫洪柳,不算太漂亮,但是个子高高的,身材非常好,今年十九岁了。经常来面馆找表姐玩。跟杨革勇混的也非常熟,每次来看见杨革勇不在外面,就去后厨跟杨革勇说话。
杨革勇到是不烦她,因为这个丫头做事非常有分寸。也从不调戏他,而且一来就会帮他干活。
这一天,洪柳正在帮杨革勇刷碗,就听到外面一阵喧哗声。洪柳抬头往外面一看赶紧吐吐舌头,把身子往墙边靠了靠,原来是她父亲正在外面发脾气。
“你们三个电工,厂里这电哪有一天不停的?动不动就烧电机,你们知不知道这电机有多难买?这点事都弄不好,你说厂里养着你们三个干嘛?”
这时候电工里面的那个头不服气道:“烧电机又不是我们电工的责任,这事别说我们。”
听着外面的话,杨革勇好奇的问了一句?“你们厂里没有配电盘和漏电保护器吗?”
洪柳摇摇头:“什么叫漏电保护器?我们厂里都是那种大刀闸。因为爱烧保险丝,这几个电工干脆用铝丝代替保险丝接上了。”
杨革勇听的满头黑线,赶紧提醒道:“不能那么干,保险丝就是保护电机的,该多粗就得用多粗的,换了就容易烧电机了。”
杨革勇的话刚说完,洪柳一个箭步就冲了出去,朝着那三个家伙嚷嚷道:“你们还犟嘴,要不是你们把保险丝换成铝丝,那电机就烧不了!”
为首那个电工是个俄罗斯族,身高体壮,个子都接近两米了。两只手大的象蒲扇。
他不屑的看了一眼洪柳,挥挥手:“哪凉快哪待着去。一个丫头子你懂撒?谁告诉你刀闸跟电机有关系了?”
洪柳不服气的一指后厨:“杨革勇说的,电流一超负荷,保险丝不熔,断强电流就会烧电机线圈。”
“他一个只会刷碗的娃娃子,懂什么电?你问他断奶没有,就敢在这里指手画脚?”
“瓦西里,不许你侮辱人!”洪柳被气的小脸通红,大声呵斥着瓦西里。
瓦西里朝后厨喊道:“那个刷碗的娃娃,出来,你妈妈喊你回家吃奶呢!”这个瓦西里显然上班喝酒了,此刻说出的话侮辱性极强。
杨革勇哪里还能忍下去?几个箭步就窜出了厨房,指着瓦西里骂道:“你那嘴是用来吃饭的还是用来排泄的?若是不会说人话就让你妈给你回回炉!”
洪柳这时候吓呆了她没想到自己就这么几句话,就把事情闹成这样了。